找到相关内容942篇,用时14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见护法师:以戒为师

    洞彻因果,方能体会佛祖用心良苦。   然而,这种种的戒律,是否让人动弹不得、动辄得咎?是不是唯有清心寡欲、宿慧善根的人才能持守的?其实,戒律本就是为凡人所立,若是心念清净无染,行为从未偏离戒之规范,又...我们既知此理,理当由三皈五戒入门。譬如五戒:不杀、盗、淫、妄、酒,一人持之,则为人中龙凤,善神护持;人人能持,则社会安乐,国家太平。如此渐进,受持菩萨戒,即入菩萨位。菩萨戒经云:“一切众生戒,本源自性...

    见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16511476913.html
  • 苦与乐

    染污的身心变成自性清净圆满的法身,达到涅槃究竟之快乐。 ...

    姚国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16512476925.html
  • 佛性与阿赖耶识有什么关系?

    光仍然存在,只有乌云消失,太阳光才能真正到见到。第二阿赖耶识、佛性都是如来藏在不同分位上的说法,在染位是称为阿赖耶识,就境界而言,就是自性涅槃;在因位,如来藏具足如来的智慧和佛的功德,是佛的种性。在果位上称为如来法身。 第三在唯识宗中,阿赖耶识的体性是杂染的,而《起信论》中则说,心性本净则指藏识自性清净,这两者导致一部人认为如来藏藏识与阿赖耶识本性不同,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阿赖耶识是杂染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495881547.html
  • 明心见性——断除习气 从有为到无为

    真心,妄认四大为自身相,不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今欲返本还原,要先调身,断除习气,把粗心变为细心,从有为到无为,在自性清净身上用功。行住坐卧,一天到晚,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小心谨慎,断除...,被物所转,都是心外见法;不知自性,本来无一物,万法了不可得,妄执心外有法,成邪知邪见。既然识得心无寸土,那就算了,何必还弄许多名堂,什么三归五戒,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等等,说这么多法门,无非对治众生的...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7501186827.html
  • 黄敏:从性到心——《坛经》心性会通疏解

    概念在《坛经》中也多次出现。自性有时与本性同义,均指清净佛性而言。《坛经》说“人性本净”,“世人性本自净”,又引《菩萨戒经》“我本元自性清净”时,首先表明自性在此意义上与佛性、真如性的同义。但自性针对...成佛之因,又含藏世间善恶诸法的种种。那么,自性为何能包含两种不同方面,如果人性本来清净,何故会有自性变化一说?这就与人心联系起来。具体分析自性在《坛经》中的含义,可以说,佛性作为一清净因,必须遇缘才能...

    黄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3061481866.html
  • 《起信论》与禅宗思想

    ,而要会取言外言,意外意。法融禅偈则指出,好丑等一切对立分别都根源于妄心妄情的分别计度。只要遣除了妄心妄名,真心就会无所不在无所不知。  2.自性清净,远离垢染  《起信论》主张人人皆有不增不减“清凉不变”的“真如自体”,即自性清净心。这也是禅宗本心论的基本观念。所谓自性清净心,“亦云清净本觉。以无起无生自体不动,不为生死所染,不为涅槃所净,目为清净”《宗镜录》卷3。慧能开示学人时曾引《菩萨戒经》...

    吴言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3546913.html
  • 天台智顗的如来藏思想述评

    却被各种烦恼束缚。如来藏的梵语是tathāgatagarbha,原义是说“如来”好比胎儿那样隐藏不显,众生虽然身陷贪嗔痴各种烦恼,但仍然隐藏着自性清净的如来法身。所以《胜鬘经...法界藏(正法藏)、法身藏、出世间上上藏、自性清净藏。究竟如何解释“如来藏”,仍有不同的思想层面。   在这样的环境里,智顗一方面用“如来藏”表述自己的...

    李四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91269063.html
  • 如来藏与唯识学关系问题之分析

    论及涅槃的定义时有说:“一所显得,谓大涅槃。此虽本来自性清净,而由客障覆令不显,真圣道生,断彼障故,令其相显,名得涅槃。此依真如离障施设,故体即是清净法界。”[10]《成论》将涅槃分为四义。其中第一自性...。此虽本来有能生种而所知障碍故不生。由圣道力断彼障故令从种起名得菩提。起已相续穷未来际。此即四智相应心品。”[14]作为自性清净涅槃在唯识学中指空性真如,它是本俱的。而菩提则是后天获得的(生得)。菩提...

    慧仁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173537.html
  • 转依”二义之研究

    “转依”二义的“交涉”的进一步考察  (一)通染净二分与转依的问题  (二)真谛译阿摩罗识与转依二义的问题  (三)自性清净、客尘烦恼与转依二义的问题  (四)“转依”二义的“交涉”的考察:真谛唯识学...以“自性清净”与“离垢清净”(《宝性论》)的关系说之。高崎直道指出,《宝性论》重视“真如、无为的侧面”,pariv?tti 解释为“现成”,《宝性论》之作者对于转依之说明是重视转依之“实体(如来藏)之...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147072.html
  • 大乘涅槃思想之展开

    因此,在涅槃境界上也就同样有了法境的层级。这便是唯识家所谓的四种涅槃。   一、自性清净涅槃   二、有余依涅槃   三、无余依涅槃   四、   p. 195   无住处涅槃   这四...提到自性清净涅槃和无住处涅槃这两个名辞。就在第一阶段的大乘思想代表人物龙树菩萨的著作里亦没有这两个名辞。由这,那么我们也就足可证明唯识家的涅槃思想,的确是继承以往各个阶段而继续向前推进一步了。它是如何...

    张曼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2146723.html